北向资金的席位上,突然出现“显眼包”。近一个月以来,通过“中银国际香港”席位流入的资金高达446.45亿,其次是国信证券席位,买入205.6亿,花旗银行席位以84亿位列第三。
图片
重要的是,在近5日的资金流向中,外资券商席位加大了配置力度。JPMorgan Chase Bank, N.A.买入了46.66亿,花旗银行买入38.28亿。此外,上述在全月净卖出居前的外资席位开始抢筹了。香港上海汇丰银行、瑞银证券香港、法国巴黎银行席位近5个交易日抄底了23亿、6.2亿和1.93亿。
谁是中银证券香港?事实上,该公司主体并非中银证券旗下。
资料显示,中银证券香港是海外市场最大的投行中银国际国际全资子公司,在香港拥有1类(证券交易)、2类(期货合约交易)、4类(就证券提供意见)和第5类(就期货合约提供意见)等牌照,是港交所和香港期货交易所参与者。去年6月,中银证券香港进入了港交所首批“港币-人民币双柜台”证券名单,可于双柜台模式推出后进行庄家活动或提供流通量活动。
对于中银证券香港席位的资金属性,市场猜测颇多,一方面认为是外资由此席位进出,另一方面也被猜想为有内资成分。
中银国际香港位列北向资金抄底第一席位
1月31日,北向资金依然选择逆势加仓,全天净买入37.01亿元;其中,沪股通净买入7.58亿元,深股通净买入29.43亿元。宁德时代、贵州茅台、赛力斯净买入额居前三,分别获净买入11.92亿元、2.87亿元、2.58亿元。
全月来看,北向资金净流出145.05亿元,但是在本月最后一周,资金流向掉头,变成了净流入48.52亿元。
尽管全月是净流出,但是北向抄底频率明显增加。其中,以中银国际香港的席位最为明显,截至1月30日,本月通过该席位买入A股的资金达到446.45亿元,遥遥领先其他席位,其中有320.8亿的资金是近10个交易日流入。此外,不论是近1个月、近10日,还是近5日的资金额来看,中银国际香港稳居第一。
北向通过国信证券席位抄底A股的资金额达到205.6亿,位于第二,其中131亿为近10日流出,占比超过半数。通过外资行花旗银行席位的资金额排名第三,为84亿。此外,招银国际证券、中登公司、富途证券国际香港等席位买入排名靠前。
在业内看来,今年1月,北向资金流入靠前的席位多为中资海外机构,也引发了市场对北向抄底资金的猜测,这些神秘力量对市场起到了托举的作用。
与之相对应的是,今年1月北向卖出较多的席位分别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、摩根士丹利香港、渣打银行香港、摩根大通香港等席位。
不过,在近5日的资金流向中,外资券商席位加大了配置力度。这其中包括JPMorgan Chase Bank, N.A.、花旗银行、香港上海汇丰银行、瑞银证券香港、法国巴黎银行等,其席位近5个交易日都在买入。
随着今年市场急剧下跌,不少个股已经被错杀超跌,近期包括高盛、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机构态度乐观起来,看好当前A股风险投资回报比。美国银行分析人士则指出,当前购买中国股票可能是全球“最具吸引力的逆向长线投资”。
北向资金也青睐中特估
从北向资金加仓的标的选择上,本月也有了一些变动。赛道股、题材股持续调整,监管再提中特估,北向资金抄底明显更加青睐银行、电力、能源为代表的中特估个股。
Wind数据显示,今年1月,北向资金买入最多的前十大个股分别是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建筑、中远海控、江苏银行、包钢股份、新潮能源、光大银行、国电电力和大秦铁路。其中,银行占据了4个席位,其余分布在交运、电力、能源等领域。
在业内看来,政策不断释放利好是北向资金转向中特估的催化因素之一,近期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,将进一步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,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,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、稳定预期,加大现金分红力度,更好地回报投资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