沃伦·巴菲特和查理·芒格作为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,他们的投资哲学强调“能力圈”和“护城河”。
他们不仅专注于寻找优秀的公司,也明确避开某些行业,因为这些行业要么竞争激烈、利润微薄,要么风险过高、难以预测。
本文将系统性地梳理巴菲特和芒格坚决不碰的行业,以及他们谨慎投资的行业,并分析背后的逻辑。
坚决不碰的行业:
1. 航空业:价值毁灭的典型 - 高固定成本:飞机、燃油、维护费用极高,利润率极低。
- 价格战激烈:航空公司难以差异化,消费者只关注价格。
- 经济周期敏感:经济衰退时需求骤降,但成本无法快速削减。
案例:
- 1989年巴菲特投资全美航空(US Airways),最终亏损退出。
- 2016年巴菲特再次投资四大航空公司(达美、美联航等),2020年因疫情清仓,承认“我错了”。
芒格点评:“航空业是投资者的死亡陷阱,就像在赌场里玩轮盘赌”。
2. 纺织业:伯克希尔的“原罪” - 低成本国家竞争:亚洲制造商以更低成本生产,欧美纺织业难以生存。
- 无定价权:产品高度同质化,利润率持续下滑。
案例: - 巴菲特1965年收购伯克希尔·哈撒韦(原为纺织厂),最终关闭纺织业务。
巴菲特反思:“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个长期亏损的行业里,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退出”。
3. 加密货币:纯粹的投机泡沫 - 无内在价值:比特币不产生现金流,依赖市场情绪定价。
- 监管风险高:政府可能随时限制或禁止。
- 欺诈盛行:ICO、交易所跑路等事件频发。
芒格观点:“加密货币是老鼠药,投资它的人要么愚蠢,要么贪婪”。
4. 电影业:明星、工会与不确定性的噩梦 - 成本不可控:明星片酬、特效制作费用极高。
- 票房波动大:难以预测哪部电影会成功。
- 工会势力强大:劳资纠纷频繁,影响盈利能力。
巴菲特态度:“我一生都在避免投资电影业,因为它太不稳定了。”
5. 衍生品交易:金融业的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” - 杠杆极高:少量亏损可能导致巨额损失。
- 会计不透明:许多衍生品按模型计价,容易操纵。
- 系统性风险:2008年金融危机中,AIG因CDS(信用违约互换)濒临破产。
巴菲特警告:“衍生品是金融业的定时炸弹,我们从不碰它们”。
谨慎投资的行业:
1. 银行业(只选稳健的银行)巴芒投资的银行类型: - 低成本存款银行(如富国银行、美国银行)。
- 专注零售业务的地区银行(如M&T银行)。
避开的银行类型: - 高杠杆投行(如雷曼兄弟)。
- 依赖商业地产贷款的银行(易受经济衰退冲击)。
巴菲特策略:“我们只投资管理层靠谱、风控严格的银行”。 2. 保险业(只做财产险和再保险)巴芒投资的保险类型: - 财产与意外险(如GEICO)。
- 巨灾再保险(如伯克希尔再保险)。
避开的保险类型: - 人寿保险(长期负债高,回报率低)。
- 信用保险(如CDS,2008年几乎摧毁AIG)。
芒格观点:“保险业的浮存金是好东西,但你必须避免愚蠢的承保。” 3. 零售业(只选品牌强大或低成本模式)巴芒投资的零售类型: - 品牌护城河强(如可口可乐、喜诗糖果)。
- 低成本运营商(如Costco)。
避开的零售类型: - 百货公司(如西尔斯、JCPenney)。
- 普通服装零售商(如Gap、Forever 21)。
巴菲特教训:“零售业要么是天堂,要么是地狱,我们只投资那些能持续赚钱的公司”。
巴菲特与芒格的行业选择标准
1.护城河:企业必须有竞争优势(品牌、成本优势、垄断地位)。
2.稳定现金流:喜欢能产生持续现金流的生意(如保险浮存金、品牌零售)。
3.低资本支出:讨厌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的行业(如航空、钢铁)。
4.简单易懂:不投资他们无法理解的行业(如加密货币、生物科技)。
5.管理层靠谱:如果管理层不诚信或短视,即使行业再好也不碰。
巴菲特和芒格的成功,不仅在于他们知道该买什么,更在于他们清楚不该买什么。
避开高风险、低回报的行业,专注于自己能理解的、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,这才是价值投资的精髓。【想探讨的朋友,请在留言区留言,谈谈看法,可以获得《芒格之道》电子书,也可以直接打赏任意金额,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将电子版给给您!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