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股神林园:我们的钱是怎么赚来的
在人生当中,我们知道我们的钱是怎么来的。就是抓住这种历史性的大机会搂一把,只要你搂上一次,人生能够搂一把就够了。我到目前为止,也就搂了三把。第一次是90年代,89年到90年,准确的说应该是91年的二月,89年到91年的那个时候也是非常低迷,证券公司都要改成快餐店了。那个时候我们抓住了一个供求关系的股票,供求关系的这个机会,实际上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投资理念,买了就赚,赚高了就不卖,那个时候也是搞来搞去的,因当时年轻,财务知识也不怎么懂,反正就知道这个股票能挣钱,因为那时候深圳也是五支股票,上海有老八股了,八股总共就加起来就才十几支股票。当年是抓住大时机了,我们的资产就爆发了。然后,九二年以后,这个市场啊,也是集中发行,因这个股市涨得太厉害,那时候到什么程度了,深圳市长直接就派他的秘书到证券公司门口,就说哎呀,这市里刚刚开了会,希望股市不要大起大落。当时股票涨得很厉害,一天都翻几遍啊。国家这个一说,第二天就跌了,就跌几倍。就这种情况下,我还是挣了钱的。后来就是监管部门加大发行各种权证,各种创新的品种,比如说优先股啊什么,当时我们都没见过。但是90年代初,当时的发展银行都发了优先股。当时我们都不认识这些东西。我记得我们汉中人陈国纲当时从日本留学回来,就把一些新的东西引进来了。那时候我们觉得发行量太大,我就跑到西安做地产去了。有几年没在股票市场,直到到96年,我们觉得指数跌到了低位,我觉得机会挺大的,又回来了。我们回来股票市场的时候大概是500多点,最后跌到300点啊,我们把我们的钱又投了进去,又抓住了第二次机会。但这次机会我们目标是明确的,不像第一次啊,这一次我们是抓住了一个家电需求爆发的机会。那时候是电视机热,做电视机的都发财,因为供求关系。当时就这一个主线,也是我们就炒电视机的股票。长虹康佳都是那时上市的,还有华强。我们做的就是主题投资,我们基本上没在别的领域投 就投了电视机。2000年以后,我突然发现电视机开始降价了,电视不断的降价,我就觉得不对劲,把电视机的股票全卖了。当时指数也从五六百点一下涨到2200点。
2001年以后,到2006年,指数又大幅的下跌,从2200点又跌到最低点到了一千点。在2001年以后,我们基本上都是满仓的,那个时候就有钱就投。当时我们投资消费升级。我们觉得中国人啊,生活水平在慢慢走高,人们的生活一定要过得很体面。消费升级也不是我们想的,那时候实际上是舆论导向消费升级。我们就抓到了机会,就是来消费孵化器。当然也是多方面的因素,大家都在做消费,应该投什么行业,我们就锁定在嘴巴上,这个可能和我以前的经历有关系。就是我在西安做地产的时候,因为我们有开发区的领导,他基本上不怎么吃饭,但是每次他都要喝酒,每次吃饭酒的钱比那个饭钱贵的多,一箱箱酒就这么喝掉了。当时我们就注意这个现象,持续的买买买 。我们当时投资是有目标的,就是和嘴巴有关系的这个消费升级的品牌的企业,才是我们投资的方向,别的都不投了。
今天还有的人说我们是靠运气,但实际上绝对不是运气。当年我在北京,不知道怎么我一下火了,国内国外的媒体都来采访我。热闹的时候媒体采访都要排队。有一个日本的朝日新闻的一个女记者,在北京采访了我。后来她把她在日本发表的专访文章拿给我看,给我讲她的经历。她说日本那时候的消费结构,有品牌的和没有品牌的消费价格区别极大,比如说一个日本的一个小点心,有品牌的是没品牌的价格差好几倍,甚至十倍的价格。当时就提醒我们,就是要买一些强势品牌的东西。人类消费的行为都是相同的,当时我就更加的坚定买品牌的东西,这个就是我们思路的由来。经过这些案例,其实都是从生活中来的,当然是有数据统计为依据的。我们统计了全球各个国家的一个收入变化,那就是消费升级。
我们当时也是在一个低迷的情况下建仓的。从2003年底开始,到最后建仓完成大概是到2006年。那个时候我们就一直买入,一直买到满仓为止。买入后,也是磨了好多年的,最后到2005年底或者2016年初,这个指数才开始涨,从最低点的1000来点涨到6000多点,那时的牛市持续了一两年时间。从那以后股市持续走低,但我的仓位变化不大,一直持有与嘴巴有关系的个股,一直持有到今天。
(林园2023年11月25日深圳投资者交流会记录节选。)
页:
[1]